
基本信息
姓名:郑海珍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8.09
职务、职称、社会兼职
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师从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担任江西省中医药学会经穴与贴敷疗法分会第一届常务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现任1区SCI期刊iMeta 、2区SCI期刊Chinese medicine青年编委,
future integrative medicine青年编委和审稿专家,Interdisciplin- ary Medicine青年编委, 硕士研究生论文盲审专家。编教材2部。
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
招生层次:硕士
招生专业及代码:针灸推拿学(100512)、针灸推拿学(105707)
研究方向:针灸治疗哮喘等优势病种的效应机制研究
研究概况
作为第一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2160932),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2BAB216114),主持并结题中医药科技计划一般项目(2021A384)。主要从事热敏灸的临床和实验机理研究,主讲实验针灸学等课程,公开发表中英文论文10余篇,其中SCI 10篇,影响因子最高13.99(JCR 1区,独立作者)。我们团队最新的研究发现,热敏灸能显著抑制哮喘自噬,从而缓解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深入研究还在探索中;前期开展动物实验研究艾灸干预哮喘效应机制,我们发现,哮喘模型组肺损伤、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明显,悬灸10分钟和悬灸40分钟预处理可显著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RhoA、ROCK2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IL-17A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悬灸10分钟和悬灸40分钟组RhoA和ROCK2 mRNA表达降低,悬灸40分钟组的差异趋势比悬灸10分钟组明显。与模型组相比,悬灸10分钟和悬灸40分钟组IL-10或IL-17A蛋白浓度均上调或下调。提示,艾灸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RhoA/ROCK轴调节Th17/Treg平衡,预防哮喘气道重塑;另外,哮喘模型组血清CRH、ACTH和CORT表达显著下降,肺TGFβ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悬灸组上述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悬灸40min组较10min组改善明显。提示,艾灸预处理改善哮喘大鼠肺损害和气道重塑,可能与其调节HPAA功能有关,且灸效与灸时相关。基于生物医学数据库总结和探索针灸干预哮喘分子机理,发现,目前针刺平喘机制的关注重点是逆转Th1/Th2、Th17/Treg细胞失衡和针刺抗炎作用;从调节Th17细胞分化、IL-17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通路,和调节炎性反应、细胞增殖方面研究艾灸平喘机制是近年来方向。
教学概况
讲授《实验针灸学》、《各家针灸学说》、《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热敏灸概论》等课程,总计教学568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认真,态度端正,注重扎实学生基础,调动学生课堂气氛,关爱同学,适时做好思政教育,培养学生专业自信和人文关怀精神。《实验针灸学》是在中西医学科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学基础理论、刺灸效应和机理,探索针灸对人体生命活动影响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针灸学科新的分支,也是针灸学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实验针灸学》是根据时代的客观要求及科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在汇聚我国中西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研究成果基础上而创立的。它既丰富了针灸学的内涵,也促进了传统针灸学进一步与实验医学的结合,是针灸学研究时代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统一,也是针灸学自我完善,从“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过渡的重要标志;《各家针灸学说》是以研究历代医家的针灸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与学术传承的一门课程,不仅涵盖了针灸学理论、临床等方面的内容,还蕴含着古代医家治病防病、养生保健及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闪光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为中医的学术争鸣和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该课程包括上篇总论、下篇各论两个部分。各论又囊括了汉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代医家、清代医家、近代针灸医家等五个不同时期医家的学术思想。该门课程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教学中使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针灸专业人才和提高办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是指导科研学术人员在工作中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要求,有助于推动科学工作良性发展,也是保护科研人员自身的规范。
招生邮箱:36157957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