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56
学分:3.5
理论学时:40
实训课时:16
选用专业:康复治疗学、中医康复学、运动康复学
适用层次:本科
承担院部:针灸推拿学院
教研室:康复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杨佩耿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的
1.思政目标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体会到假肢与矫形器学的神奇疗效,假肢与矫形器学的博大精深,增强中国文化的自信心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树立学生学好康复救死扶伤的志向,坚定为全人类健康服务提供中国智慧的决心;不断提炼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抓住思政素材关键点和闪光点与专业学术的紧密度,点亮学生专业学习专注度,从而引发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同。
2.知识目标
假肢与矫形器学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假肢与矫形器在康复医学中的临床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各种截肢原因、截肢类型、截肢注意事项、截肢平面选择的基本原则,一般假肢与矫形器的分类方法,各类常见的假肢介绍,各类矫形器的矫正原理、注意事项、及人体生物力学的基础知识及各类假肢矫形器及辅助用具在临床中的运用。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掌握和了解假肢矫形器学在康复医学中涉及的范围,理解临床应用的意义。
2.了解假肢与矫形器的种类、结构特点、生物力学特性及适应症。
3.能根据病情,初步开具假肢与矫形器处方,并进行假肢与矫形器适配性检查与评估。
4.能将检查、评估结果进行系统的整理做出表达清晰的评定报告。
5.对国内外假肢与矫形器的最新动态及发展有所了解。
(三)重点和难点
掌握临床康复工程学的对象、途径;掌握骨与关节的生物力学;掌握人体站立状态和运动状态的力学分析;掌握与假肢矫形器设计有关点的生物力学;与坐姿系统和坐垫设计有关的生物力学;熟悉临床康复工程学的定义、形成与发展、目的与任务;熟悉辅助技术的组成;
了解康复工程、辅助技术的定义;了解环境控制技术有关的辅助器具和系统。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假肢与矫形器学》教学以讲授法为主,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驱动,融入案例分析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传统讲授与新技术结合,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运用中医思维,总结分析,融会贯通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五)学时分配
《假肢与矫形器学》教学时数分配表
序号 |
章节内容 |
讲课学时 |
实验学时 |
其他 |
合计 |
1 |
截肢概述上肢假肢的分类、特点、选用和适合性检查 |
3 |
|
|
3 |
2 |
上肢假肢控制、使用训练 截肢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
3 |
|
|
3 |
3 |
假肢处方学 下肢假肢使用及训练 |
3 |
|
|
3 |
4 |
截肢者康复治疗 |
2 |
1 |
|
3 |
5 |
矫形器概述 矫形鞋 |
2 |
|
|
2 |
6 |
下肢矫形器 上肢矫形器 |
2 |
1 |
|
3 |
7 |
脊柱矫形器 |
2 |
1 |
|
3 |
8 |
矫形器治疗的技术分析与处方 |
2 |
1 |
|
3 |
9 |
矫形器制作工艺基础知识。 |
2 |
1 |
|
3 |
10 |
低温热塑板在矫形器中的应用 |
1 |
|
|
1 |
11 |
轮椅 |
1 |
1 |
|
2 |
12 |
坐姿保持器 步行辅助器 |
2 |
1 |
|
3 |
13 |
矫形器在儿麻后遗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
1 |
|
|
1 |
14 |
矫形器在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
2 |
1 |
|
3 |
15 |
矫形器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
1 |
1 |
|
2 |
16 |
矫形器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 |
1 |
|
|
1 |
17 |
矫形器在脊柱裂、脊髓育不良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
1 |
|
|
1 |
|
总计 |
31 |
9 |
|
40 |
三、研究与建设
(一)教改课题
(二)课程建设
(三)教学论文
(四)教学获奖
(五)教材建设